周恩來總理致宋慶齡書(1949年6月21日)
周恩來(1898.3.5-1976.1.8),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淮安。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他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來同志的卓著功勛、崇高品德、光輝人格,深深銘記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周恩來一生至情至性、至高至圣、大智大勇、鞠躬盡瘁。他出身名門,卻是苦難童年;從小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求索救國救民真理;拒絕蔣介石委任要職,發(fā)動組織指揮上海工人運動和南昌起義,實施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力主毛澤東進黨中央領導核心;處置西安事變“逼蔣抗日”,赴國統(tǒng)區(qū)與蔣介石斗智斗勇,艱難推進民主進程;開國前夜,秉筆起草《共同綱領》,籌備開國大典,組建政務院,運籌抗美援朝,編制“一五”計劃;代表新中國走上國際舞臺,打開外交局面,實現(xiàn)中法、中日、中美建交;“文革”中苦撐危局,殫精竭慮保護干部,千方百計維持經(jīng)濟運轉(zhuǎn),果斷處置林彪事件;病魔纏身的晚年歲月,同江青一伙較量,把鄧小平重新推上前臺……
周總理在寫書法
對于周恩來的書法,十分眼熟。如“參考消息”、“人民郵政”、“中國民航”、“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因為常見,往往沒有與“書法藝術”連在一起,只感到是生活的一部分。就象陽光和春雨,只要出太陽了,就要將光輝灑滿大地,只要春雨到了,必將滋潤萬物,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
其實,周恩來書法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自然天趣。這是他的人格和才情的流露。書法寫到這個份上,已經(jīng)突破了“技法”而入“道”了。不信你看他的書法,非楷非行非草,亦楷亦行亦草,完全是自家的書風,是心靈的跡象。
周恩來書法的特點,是姿態(tài)優(yōu)美,骨力內(nèi)涵。他的書法如同一個英俊少年在舞劍,剛?cè)嵯酀“味殖练€(wěn)。一如他為人處事的風格,優(yōu)美而穩(wěn)健。
周恩來少年時代就立志救國。在那飽經(jīng)內(nèi)憂外患、苦難深重的年代,他還是堅信中華民族必能崛起于世界。
在介紹周恩來的文章里,鮮有提及周恩來的書法,而將周恩來的書法從藝術角度加以介紹、研究,目前更是少見。也許他的書法在他赫赫功勛之中實為不顯,在介紹時往往被忽略,一如魯迅的書法被文所掩一樣,周總理的書法被卓著的政績所掩。而事實是,周恩來那沉著凝重、雄俊偉茂的行書與毛澤東瀟灑險峻、奇逸開張的草書,堪稱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書法藝術中的兩枝奇葩!
如1917年,在他東渡日本前夕為同學題寫了“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落款為“弟翔宇臨別預言”。從這題詞中即可看出一個19歲青年的鴻鵠之志。整幅字的章法,前疏后密,錯落有致。尤其是啟首的“愿”字,比其余的字大一倍多,這是獨具匠心的,此“愿”既是周總理的心愿,也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心愿。再如1939年,他題寫了“沖過錢塘江,收復杭嘉湖!”極好地鼓舞了浙江人民的抗日斗志。這幅題字,字字顧盼呼應,雖筆斷而意連,點畫沉著,筆力遒勁。
書為心畫,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書家的思想感情必將融于其作品中。如1941年他為皖南事變的題詞就體現(xiàn)了他痛恨國民黨“同室操戈”的激憤心情。這幅題字的用筆艱澀,結(jié)構(gòu)險絕,章法跌宕,深含悲壯之情。
周恩來的書法以行書、行草居多,偶有楷書、草書。如1941年致張沖信即是楷書,字形多偏長,與他的行書一致。信中之字結(jié)構(gòu)嚴謹,以楷法為之,用筆以行書為之,靜中有動,動中寓靜,清新爽朗,賞心悅目。草書如1943年致艾青信,信中字著紙不刻,輕轉(zhuǎn)重按,一氣呵成;或伸或縮,或濃或淡,或正或欹,章法似亂石鋪街,若飛花散雪,道法自然。
周恩來的書法,用筆多中鋒內(nèi)裹,結(jié)構(gòu)嚴謹自然,受魏碑影響頗深,兼涉“二五”。到晚年,他的書法用筆老辣蒼勁,入木三分,章法錯落有致,不拘古法,其功力已達爐火純青之境。我們可以從他1958年書行草《錄太白詩》、1963年為“學習雷鋒”的題詞,以及為中國民航、中國稅務、《共產(chǎn)黨員》雜志等題字中看出端倪。
周恩來書法淺析
縱觀周恩來的書法,從發(fā)展歷程看,他經(jīng)過了學子書法探索時期、中年的書風形成時期、晚年的書法造極時期。從各個時期看,周恩來的書法藝術,具備了如下特點:學子時期(青年)的剛俊挺健、秀外慧中;形成時期(中年)的藏而不露、渾樸凝重;造極時期(晚年)的斂放自如、雄俊偉茂,神完氣足。
周恩來少年時代就立志救國,“為中華之崛起”而發(fā)憤讀書。在那飽經(jīng)內(nèi)憂外患、苦難深重的年代,他還是抱著一種革命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堅信中華民族必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如1917年他在東渡日本前夕為同學郭思寧題寫了“愿相會與中華騰飛世界時”,落款為:“弟翔宇臨別預言”。從這題詞中可以看出一個19歲的熱血青年的鴻鵠之志。整幅字的章法前疏后密、錯落有致。尤其是啟首的“愿”字,比其余的字大一倍以上,筆者認為,這是獨具匠心的。此愿既是周恩來的心愿,也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這幅字用筆嫻熟,點畫挺拔勁健,結(jié)構(gòu)章法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可“容針”,其形俊秀飄逸。看來,此時周恩來的書法受“二王”、“顏柳”書法的影響頗深。
由于年代久遠,又歷經(jīng)戰(zhàn)亂,這一時期周恩來的墨跡流傳甚少,最具代表性的是1919年3月為章鴻誥書其19歲東渡時作的七絕詩一首:“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此作融詩的磅礴與書的雄渾于一體,相得益彰,氣歲度非凡。此作品為行書,尤其是裹鋒用筆,濃墨重蘸,寫來卻無拘無束起伏跌宕,濃、淡、枯、潤之墨韻躍然紙上,變化生姿。其字型多處趨長,而點畫簡略有意猶未盡之感,給人以想象空間。此時的周恩來,雖年過弱冠,但其書法的風格已經(jīng)為中年的“書風形成”作了堅實的鋪墊。
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前期,周恩來的書法已經(jīng)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這同歷代書家多至中晚期的方達到藝術高峰相合。因為真正的書法家是要一定的年歲、閱歷和內(nèi)涵的,這與音樂、文學不同。這段時期留下的墨跡相對較多,有題詞、詩文、信札等。領袖的題詞首先是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的。但如果書法效果好,對讀者來說,在感到賞心悅目的同時,更會受到極大的鼓舞。這是一般的書家作品所不能及的。如1939年3月,周恩來題寫的“沖過錢塘江,收復杭嘉湖!”極好地鼓舞了浙江人民的抗日斗志。此幅題字字字顧盼呼應,雖筆斷而意連,點畫沉著,筆力精絕。這一時期的周恩來書法已經(jīng)形成自己藏而不露、雄俊偉茂的風格。最具代表性的是1941年1月為皖南事變的題詩:“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我們在驚嘆周恩來文采斐然的同時,更看到了他痛恨國民黨“同室操戈”的激憤心情。書為心畫,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書法家的思想感情必將融入于其作品中。如顏真卿的《祭侄稿》,岳飛的《滿江紅》就體現(xiàn)了他們的悲愴和憤慨。這幅字的用筆是艱澀的,結(jié)字是險絕的,章法之破規(guī)除習的,以及書者的悲壯之情均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的體現(xiàn)。
周恩來的書法以行書、行草居多,偶爾有楷書、草書。如1941年5月致張沖信,即是楷書。字形多呈縱長方形,與他的行書一致。信中之字結(jié)構(gòu)嚴謹,并且結(jié)字以楷法,用筆以行書為之,筆力遒勁,靜中有動,動中寓靜,有清新爽朗的藝術效果。草書,如1943年10月致艾青信,通篇著字不刻,輕轉(zhuǎn)重按,一氣呵成。其勢若行云流水,或伸或縮,或正或欹,用筆濃淡枯濕相間,變化自然,章法似亂石鋪階,若飛花散雪,頗得晉草之神韻。另外如1948年5月致毛澤東之信,1949年6月致床慶齡信,以及為建國一周年題詞等,其法度均已達爐火純青之境。這一時期,周恩來的書法多呈不溫不火的平和姿態(tài),靜態(tài)之中不覺隱含禪意。如其所題寫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用筆練靜,結(jié)體深含,布置大度,章法明晰清寂,讀之使人有肅然緬懷之想。
周恩來中年時期的已臻佳境的書法,已經(jīng)為晚年的書風奏了前曲。五十年代以后進一步深化,更入妙境。從他1958年3月書就的行草《錄太白詩》,1963年3月為學習雷鋒的題詞,1965年11月書的《錄王杰詩》以及為中國民航、中國稅務、中國海關、《共產(chǎn)黨員》雜志等題字中,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周恩來的書法用筆更加老辣、蒼勁,入木三分;章法錯落有致,不拘一格。并多了一些空靈和飄逸,正如古人所說的“人書俱老”、“出神入化”之境,這可以從于右任、沙孟海諸公晚年的書風中看出端倪。
周恩來總理日理萬機,不可能日日臨池,其書也不可能完美無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周總理是酷愛書法的,并且能“活到老、學到老”。如1973年10月的一天,周總理陪同外賓到洛陽龍門石窟參觀。他在賓陽洞口見有《龍門二十品》的拓本,愛不釋手,急予購買,終因未帶足錢沒有買到他十分喜愛的龍門二十品拓本。又如1975年他在醫(yī)院養(yǎng)病期間,就讓秘書借來不少古代書法作品,分批掛在走廊里鑒賞。時常在這些書法作品前佇立良久,流連忘返。他觀賞后,便囑秘書將作品歸還原主。決不馬虎。又如1951年,他致信馬敘倫和王冶秋,批示他們一定要將散失在香港的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購回,并對此作了周密的部署,使這兩件被乾隆皇帝稱為“千古墨妙,珠璧相聯(lián)”的稀世珍寶完璧歸趙。
由此不難看出,周恩來不但酷愛書法,更可看出他那高雅的情趣與偉大的人格,以及對書法這一傳統(tǒng)文化瑰寶的高度重視。
在緬懷周恩來的豐功偉績時,瞻仰他的人品書品,欣賞研究他的書法藝術,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懷念的形式。以期與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一并發(fā)揚光大,感召和哺育一代一代中國人。
周恩來總理致達賴喇嘛手札(1956年7月12日)
7月22日,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就中美關系及華為公司問題連線駐美大使,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到崔大使辦公室里懸掛了一幅中國書法字畫,內(nèi)容為“詩圣”杜甫的《望岳》,極具內(nèi)涵,這幅作品的書法字體是典型歐體楷書,方圓兼?zhèn)洹乐敼ふ⑼烹U峻。
書法家馮雪林新近創(chuàng)作完成的書法長卷——萬福圖,總長度達23.6米,用篆書體寫成的一萬個不同福字巨篇長卷……經(jīng)北京書畫搜藏中心鑒定,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的福字長篇書法作品,具有很高的搜藏價值。浙江衛(wèi)視拍攝組來到杭州余杭徑山風情小鎮(zhèn)專門拍攝了此次專題片。
3月20日,經(jīng)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名家講堂》欄目組藝術委員會一致通過,書法名家馮雪林被特聘為CETV《水墨丹青》《名家講堂》欄目組簽約藝術家。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是以“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承水墨藝術精髓”為宗旨,展示現(xiàn)代中國書畫藝術發(fā)展變化的大型電視文化欄目。
Copyright © 2025 www.gzfangzhan.com 馮雪林書法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地圖 Sitemap 晉ICP備2021006723號-1
通訊地址: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徑山雙溪風情小鎮(zhèn)羽泉路2-17號《陸仁堂書畫苑》 郵編:311116
熱門作品推薦:厚德載物書法作品、和字書法圖片、天道酬勤書法作品、鴻運當頭字畫、滿江紅書法作品欣賞、將進酒書法、定風波書法、惠風和暢書法作品、見賢思齊書法作品、室雅蘭香書法作品欣賞、福字書法作品、書法福字作品、上善若水書法作品欣賞、難得糊涂書法作品欣賞、陋室銘行書書法作品、福壽康寧書法作品欣賞、登鸛雀樓書法作品、滾滾長江東逝水全詩行書作品、龍飛鳳舞書法作品欣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書法作品、道法自然書法作品欣賞、水調(diào)歌頭書法作品、舍得書法作品欣賞、精氣神書法作品、誡子書書法作品欣賞、書法壽字作品、七律長征書法作品、厚德載物隸書書法作品、桃李滿天下行書書法作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書法作品、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書法作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書法作品、沁園春長沙行書書法作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