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的“申遺”之路
2005年11月底,中國書法“申遺”工程啟動;
2007年6月26日,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正式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6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公布,“中國書法”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院被確定為中國書法傳承與保護的直接責任單位;
2008年9月8日,“中國書法”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全面啟動;
2008年9月底,“中國書法”申遺的正式文本、申遺片及相關材料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
2009年9月30日,“中國書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正式被確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世界上擁有書法藝術的民族屈指可數,中國書法,具有悠久的歷史。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具有很深的玄妙。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到東漢、魏、晉時期,草書、楷書、行書、諸體基本定型,書法時刻散發著古老藝術的魅力。為一代又一代人們所喜愛。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藝術青春常在。在每個時代,社會環境不同、人們的審美欣賞角度不同,又隨著文化地發展容入,書法有著自己的特點,并不斷完善。瀏覽歷代書法,“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為精辟的總結:
晉人尚韻:晉代書法流美妍媚,風流瀟灑,反映了士大夫階級的清閑雅逸,流露出一種嫻靜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書法法度嚴謹、氣魄雄偉,表現出封建鼎盛時期國力富強的氣派和勇于開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書法縱橫跌宕、沉著痛快的書鳳,正是在“國家多難而文運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滿現實的個性書法,以書達意,表達一種心境。
元、明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停滯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書法上則是崇尚摹古,平庸無奇。至于明末書壇“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風的興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巖漿,黑夜中閃掣的電光或是火石,折射出一個社會巨大變動的征兆。真所謂“披圖幽對,思接千載”。
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足跡,我們可以清淅地看到他與中國社會的法發展同步,強烈的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中國書法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的群眾基礎和高級藝術的特征。書法藝術在群眾中以逐步普及,也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睞。
中國書法的種類
(一)篆書
篆字分為大篆、小篆兩種。
1.大篆
(1)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千年)殷商時期,先民們預測兇吉禍福,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刻在龜骨、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在歷史上曾經失傳過。直到公元1899年才在中藥“龍骨”中被學者發現,以后在河南安陽古殷都廢墟中陸續大量發掘出來,共有十多萬片,在四千六百多個甲骨文單字中,已經辨識了一千七百多個。
鏡頭:對著甲骨文毛筆書丹的痕跡。安陽古殷都廢墟遺址,及相關場地。
(2)鐘鼎文。是在青銅器時代的商周,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為金文,鐘代表樂器,鼎代表禮器。周宣王時有位姓籀的太史對當時的文字進行了整理。籀文就是指鐘鼎文,是真正的大篆。
(3)石鼓文。是戰國時代秦國刻石。石鼓共十個,形似鼓狀,今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2.小篆、李斯刻石。
早期文字處在初創階段,尤其是甲骨文還不規范,一個字有多種寫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較多,如其中的“馬”字。
秦始皇統一文字后,小篆的寫法就統一了。小篆字的結構成縱勢,布白對稱勻稱,用筆中鋒圓轉,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具有遒勁、圓潤的美,被稱為玉箸篆,象玉質的筷子。
相傳在秦朝時篆字就有若干種。有鳥、蟲、蛇頭篆,這些篆書的起筆處畫有鳥、蟲、蛇頭的形狀。書法藝術不是具象的再現客觀事物,而是抽象的藝術。因此,這類書體只能在歷史上曇花一現,不能成為真正的書法藝術。就篆書的藝術而言鐘鼎文、石鼓文結構奇古,融入了先民質樸的美,更受后人所喜愛。周宣王時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字的銘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散氏盤》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二)隸書
隸書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漢《張遷碑》、《禮器碑》、《史晨前后碑》、《乙瑛碑》、《石門頌》等。早在秦以前的竹簡上就有隸書的初形,經過長期演化,當漢代發明和運用紙張以后,書寫不再受窄長的竹木簡的限制,毛筆的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隸書突破了秦篆單一中鋒運筆,筆法很豐富,中鋒和側鋒,方筆和圓筆,藏鋒和露鋒各顯神通。筆畫具有波、磔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蠶頭”、“燕尾”的筆畫,這樣的線條標明當時的書家在觀念上是要破除整齊劃一的單調,求生動活潑的多樣。在字的結構上改變了小篆擬橫揚豎的趨勢,字勢向橫向伸展,成熟的漢隸在書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把漢字的基本型態確立下來了。隸書的總體風格是嚴整壯闊而又舒展靈動。
(三)草書
草書分為章草、今草、狂草。
1.章草的代表作有吳皇象《急就章》、《文武將隊帖》、晉索靖《月儀帖》草書是早于楷書的書體,章草始于篆書向隸書演化的過程中,隸書對章草的影響大些,所以又把章草稱為草寫的隸書。章草的代表人物:漢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張芝、張旭、等人,三國有皇象、索靖等人。
2.今草的代表作很多,最有名的有,晉王羲之《十七帖》、唐朝孫過庭《書譜》等。今草是從章草繁衍而來的。漢代張芝對創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稱為“草圣”。很可惜的是,現今沒有他的墨跡。“今草”之名,是晉代為了和章草相區別起的名。歷代很多書法名家都善今草,黃庭堅、趙孟 、鮮于樞、祝允明、文征明、徐渭、張瑞圖、傅山、王鋒等書法大師都留下了許多墨寶。
草書筆畫省略,相互縈帶,便于快捷書寫,以符號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規范性,又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是最善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3.狂草最有名的有唐朝張旭《古詩四帖》、唐朝懷素《自述帖》
狂草字的寫法和今草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寫得狂放,連帶、省略更多,最能體現書者狂放的性情。史稱“顛張醉素”,是講張旭、懷素常在醉酒后,筆飛墨舞,其狂草線條流走飛動,結體險絕,謀篇奇特,尤如夏云變幻莫測,痛快淋漓。
(四)行書
分為行楷和行草。
1.行楷。如:東晉王羲之《蘭亭序》現代見到的王羲之的很多書法碑帖,并不是他的原跡,多是由后人臨摹或集字而成的。王羲之的原跡多數隨葬在唐太宗墓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黃庭堅《松風閣詩》、宋米芾《苕溪詩卷》、元趙孟 《洛神賦》、明文征明《醉翁亭記》等。
2.行草。如:晉王獻之《鴨頭丸帖》、《中秋帖》、唐顏真卿《祭侄稿帖》,行書是界于楷書和草書之間最適用的一種書體,接近于楷書的稱為行楷,接近于草書的稱為行草。行草是王獻之創立的書體,《鴨頭丸帖》是他行草的代表作。真跡現存于上海博物館。行書碑帖眾多。
(五)楷書
楷書是最晚形成的字體,始于漢末。漢鐘繇《宣示表》、鐘繇《薦季直表》、北魏《張猛龍碑》、晉《爨寶子碑》、晉王羲之《樂毅論》、晉王羲之《黃庭經》。關于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一道士知王羲之愛鵝,以白鵝換《黃庭經》,所以此帖又稱《換鵝帖》。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南朝《爨龍顏碑》、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唐顏真卿《勤禮碑》、唐柳公權《神策軍碑》《玄秘塔碑》。鐘繇對創立楷書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鐘的真跡,早已失傳,《宣示表》是晉唐人臨摹的。用筆質樸渾厚,雍容自然。體勢尚存隸意。魏碑和《爨寶子碑》、《爨龍顏碑》都屬早期的楷書,以方筆為主,開雄強古樸之風。
書法作品的幅式
書法作品裝裱起來用于懸掛或收藏的幅式基本有兩大類:
(一)卷式作品
1.手卷。這種形式源於漢以前的竹、木簡,閱覽時展開,收藏卷起來。
當漢代發明紙以后,紙張代替了竹、木簡,仍沿用橫條式的幅式,將其裝裱起來就是手卷如《蘭亭序》、《祭侄稿帖》、《書譜》。
2. 橫幅。橫幅一般比手卷短一些。它既可以懸掛,也可以卷起來收藏,還可以裝在鏡框里。橫幅適用于墻面高度不大的現代居室。
(二)軸式作品
豎式的作品下部安有軸和軸頭,統稱為軸式作品。
當書法主要用于欣賞時,就要懸掛起來,這就促進了裝裱術的發展,宋代以后,就變成以豎向展開為主的幅式。常見的軸式作品有以下幾種:
1.中堂。是指懸掛在廳堂正中的作品,左右常輔以楹聯相配。中堂也可懸掛在客廳、書齋、居室較大墻面的正中,是豎式作品中最大的一種,常以四尺、六尺、八尺的整張宣紙進行創作。
2.楹聯。是以對聯為內容的一種對稱的書法幅式,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常懸掛在殿堂、廟宇、門楹等處。有的聯句很長如昆明湖上的長聯。
3.條幅。尺寸大小不等,凡長與寬的比例等于和大于3:1的均可稱為條幅。是常見的幅式。
4.屏條。是由若干幅作品并列懸掛組成的。適合較大墻面。
(三)其它幅式作品
5.斗方。是四邊周長相等的書法作品。它既可以裱成軸式,也可以裱成卷式,還可以裝在鏡框里。
6.冊頁。是按書本的形式裝裱成冊的一種形式。
7.扇面。是指書寫在扇上的作品,是種古老的形式,相傳王羲之就為老嫗書扇。也可以書寫在按扇的形狀裁制的紙上,可以托裱成軸式、卷式,也可以裝在鏡框里。
書法作品的印章
在書法作品中一般都要蓋印。印章是書法作品中唯一色彩鮮艷的部分,具有鮮明、醒目的特點。它占的位置不大,卻象萬綠叢中一點紅,能使整幅作品的精神為之一振。書法作品鈴印始于宋朝蘇東坡,迄今有千余年的歷史,這是中國獨有的藝術特色。好的書法作品加上好的印章如錦上添花。印章它可以起到證實的作用,調和色彩和調整布局的作用。書法用印基本上刻的是篆字,這增添了古樸之氣。
書法作品的款識
在書法作品中一般都要落款。書法作品和國畫都有落款。落款是指畫面和正文以外的文字內容。現今留存的晉以前的書法作品,都沒有落款,幅式多是橫的,常以尺牘、詩卷、手扎或以其它實用的書法形式出現,那時的書法還沒有脫離實用的范疇。當把書法作品裝裱懸掛起來,用于欣賞時,自然就要標明書法作品的作者和標明書寫內容的出處,宋以后,各種幅式逐漸流行,款識才作為書法作品章法的組成部分。
7月22日,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就中美關系及華為公司問題連線駐美大使,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到崔大使辦公室里懸掛了一幅中國書法字畫,內容為“詩圣”杜甫的《望岳》,極具內涵,這幅作品的書法字體是典型歐體楷書,方圓兼備、嚴謹工整、挺勁險峻。
書法家馮雪林新近創作完成的書法長卷——萬福圖,總長度達23.6米,用篆書體寫成的一萬個不同福字巨篇長卷……經北京書畫搜藏中心鑒定,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的福字長篇書法作品,具有很高的搜藏價值。浙江衛視拍攝組來到杭州余杭徑山風情小鎮專門拍攝了此次專題片。
3月20日,經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名家講堂》欄目組藝術委員會一致通過,書法名家馮雪林被特聘為CETV《水墨丹青》《名家講堂》欄目組簽約藝術家。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是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水墨藝術精髓”為宗旨,展示現代中國書畫藝術發展變化的大型電視文化欄目。
Copyright © 2025 www.gzfangzhan.com 馮雪林書法網 版權所有 網站地圖 Sitemap 晉ICP備2021006723號-1
通訊地址: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雙溪風情小鎮羽泉路2-17號《陸仁堂書畫苑》 郵編:311116
熱門作品推薦:厚德載物書法作品、和字書法圖片、天道酬勤書法作品、鴻運當頭字畫、滿江紅書法作品欣賞、將進酒書法、定風波書法、惠風和暢書法作品、見賢思齊書法作品、室雅蘭香書法作品欣賞、福字書法作品、書法福字作品、上善若水書法作品欣賞、難得糊涂書法作品欣賞、陋室銘行書書法作品、福壽康寧書法作品欣賞、登鸛雀樓書法作品、滾滾長江東逝水全詩行書作品、龍飛鳳舞書法作品欣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書法作品、道法自然書法作品欣賞、水調歌頭書法作品、舍得書法作品欣賞、精氣神書法作品、誡子書書法作品欣賞、書法壽字作品、七律長征書法作品、厚德載物隸書書法作品、桃李滿天下行書書法作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書法作品、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書法作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書法作品、沁園春長沙行書書法作品圖片、